展会新闻首页 > 新闻中心 > 展会新闻

倒计时12天 | 请收好这份剧透,准备赴一场非遗盛宴吧!

2023-05-08

今天,距离第31届广州国际旅游展开幕还有

12天!

 

在时间的长河里会发光的是什么?

是那些古老的代代相承的技艺、歌谣、习俗

更是那些择一事,终一生的匠人匠心

5月19日-21日广州国际旅游展非遗传承专区

一场非遗盛宴即将上演

请带上敬护之心,走近并感知

那些带着温度、散发着时间芬芳的

文化艺术瑰宝吧!

图片

促进非遗和旅游更广范围、更深层次、更高水平融合!

今年2月,文化和旅游部在《推动非物质文化遗产与旅游深度融合发展》通知中提到,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旅游的重要资源,丰富了旅游的文化内涵。旅游作为一种新的大众生活方式,为非物质文化遗产提供了更多的实践和应用场景,激发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生机和活力。推动非物质文化遗产与旅游深度融合发展对于扎实做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系统性保护、促进旅游业高质量发展,更好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具有重要意义。

 

第31届广州国际旅游展览会(GITF)将于2023年5月19-21日在中国进出口商品交易会展馆C区举行。其中非遗传承专区将邀请到各项非遗及代表性传承人亲临现场,展现广彩、广绣、广州饼印制作、剪纸、岭南押花、篆刻、传统插花、花都水碓香粉制作、广式竹木盛器制作、素馨花传说、多项沙湾非遗等。让观众们可以和非遗传承人面对面交流,现场体验手工制作的魅力,近距离接触非遗、感知非遗,深入了解非遗。

 

今年这场非遗盛宴有哪些精彩亮点?

提前看看剧透吧

 

一笔一划绘浓墨重彩

一针一线织浮华变幻

广彩广绣展岭南风华

广彩/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彩笔为针,丹青作线,纵横交织针针见,何须锦缎绣春图,春花飞上银瓷面。”光彩夺目,金碧辉煌的广彩瓷烧制技艺(即广州彩瓷),始于清康熙年间,成熟于清乾隆时期,至今300多年的传承,因海上丝绸之路的开放,让西方文化与中国传统文化交汇相融,形成了浓郁的岭南文化艺术特色。

广彩是国家级非遗代表性项目,广东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广彩瓷烧制技艺)项目保护单位“赵兰桂堂”始创于清同治年(1863),历经五代人薪火相传,保持至今,在一百六十年间不断继承和发展广州彩瓷的传统工艺美术特点。目前有省级代表性传承人赵艺明,市级代表性传承人冯瑞华。

 

广绣/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广绣,粤绣之一。与江苏的苏绣、湖南的湘绣、四川的蜀绣并称为中国的四大名绣。2006年5月20日,广绣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遗代表性名录。广绣是岭南文化特色之一,画面多以岭南特有景物为主,其中岭南佳果荔枝,广州市市花红棉,更是广绣作品的主要题材。广绣起源来自于女性闺阁之技,其历史最早可以追溯到唐代。后来,广绣开辟了对外贸易活动,英国女王伊丽莎白一世亲自倡导成立英国刺绣同业公会、按广绣作坊形式组织英王室绣庄,工人也是学广绣招收“男工”,当时广绣被西方学者称誉为“中国给西方的礼物”,英、法、德、美各国博物馆均藏有广绣。

由国家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陈少芳领衔携手传承,市级代表性传承人李敏等共同打造出的一支绣“梦”团队,由团队成员独立或合作原创,如《心愿》、《金龙》等。

 

千刻万琢造印模

一扣一拍饼飘香

余同号饼印木艺

用岁月雕刻团圆

 

饼印/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饼印(北方叫饼模) 其历史源远流长。北宋诗人苏东坡(小饼如嚼月,中有酥和饴)的月饼记载。至今已有一千多年历史,它的发展兴盛时期可以上溯到明清的一厘馆和二厘馆茶楼点心使用的饼印和民间习俗寓意,如年年有余(鱼)、多仔多福(石榴)、猪笼入水(猪)等。        

余同号饼印木艺自清朝同治1865年创立,迄今已有150多年历史,作为广州老字号、第五代传承人余兆基发扬传统工匠精神、精益求精。在木工艺方面其筷子、檀木梳、酸枝手饰盒、算盘等获得“广州十大手信”称号和广东省国际旅游博览会“优质广货奖”。

 

氤氲熏香闻风雅

指尖花韵存浪漫

诗书画印见真章

以纸为台生万物

竹木为器品佳肴

皆美之事乐人生

香粉

花都水碓香粉制作技艺,于2022年被评为广州市第八排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是广州市花都区花东镇狮前村一带流传的,以岭南道地香材为原料,按需、适时采摘香材并利用水力加工成粉末后,进行配伍合香,制作日用香品的传统手工技艺。道地香材、水碓舂粉以及天然合香是本项目的三大特色。

清代时已有“广中香族甚多……广人生长香国,不贵沉檀,顾以山野之香为重也”的记载。随着历史进程的发展,香材种植加工和香粉制备、交易等产业在当地长期发展,日渐形成“香粉行”,位列广州商业“七十二行”之一。

 

图片

 

押花

“花城”是广州的重要名片。将真花异草定格在一张张 “名片”上,伴随你,代表广州特色的“名片”将被带到全国和世界各地,浪漫且有意义;这 “名片”就叫岭南押花艺术。岭南押花艺术是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选取各种天然植物花卉,经脱水处理,依其天然形态、纹脉和色泽,精心设计,匠心拼贴,真空装裱,将大自然的灵气和美丽长久定格。

 

篆刻

篆刻起源最早可追溯至商周时期的甲骨文与青铜器钟鼎铭文;篆刻是最早一批被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中国项目;篆刻具有非常高的社会价值与文化价值。比如印章作为古代墓葬主人身份证明在考古活动中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而诗书画印古代文人的四种文化表现形式,印章同样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可谓方寸之间,气象万千。

牧心印社负责人洪四海,现为增城篆刻非遗项目的代表性传承人,广东省青年美协副秘书长、华南师范大学客座教授。他师承岭南名家吴明南,毕业于中国美院,作品在国内各大书法篆刻展赛中获得很多殊荣。

 

广式插花

广式插花与中国传统插花一脉相承,是以各式花枝和特色佳果等为主要材料进行创作的一种造型艺术,是广府地区乃至粤港澳大湾区人们生活审美的体现。广式插花的衍生、发展与岭南人种花、爱花、簪花的历史密切相关,《南越行纪》等史料中即有用彩色丝线将茉莉花穿成串戴在头上闻香的习俗,晋代《南方草木状》称“耶悉茗花、末利花,皆胡人自西南移植于南海,南人怜其芳香,竞植之”。明清时期,广式插花已在绘画、刺绣等艺术中有所体现,台北故宫博物院藏明代佚名粤绣作品《博古图屏》,以及清晚期居巢、居廉的《岁朝清供》、《岁朝图》等作品均以表现插花为主。

广式插花发展中充分吸收借鉴了岭南园林、盆景、雕塑、书法、绘画等艺术,其中不仅蕴含着人们的审美情趣的时代变化,也记录着社会文化生活的变迁,是广府文化乃至粤港澳大湾区文化发展的重要内容,对于研究岭南地方社会审美、植物学知识、文化交流等方面,具有十分重要的历史、文化、艺术、科学和经济价值。

素馨花传说

广州成为花城有两千两百多年的历史。《汉书》记者载:“素馨,后主(刘鋹)司花宫女,以色进御,封美人,性喜簪耶悉茗花,因名之素馨。”以素馨花为主的广州花市,最早的记载在南宋,那时的广州,每天买卖素馨花的“富者以斗斛,贫者以升,其量花若量珠然”,最终形成今天格局的传统迎春花市。

龙智敏是《素馨花传说》非遗项目代表性传承人和保护单位负责人,对《素馨花传说》项目进行真实、全面、系统的记录。《素馨花传说》作为岭南地区重要的城市符号,将通过种植素馨花,在推广绿美广东、花城文明的同时,结合广州深厚的人文文化和学府文化,向社会公众传播花城人文活力,诠释花城文化的内涵意义,将美的核心由城市外在美与人文内在美相结合,传统文化与现代生活元素进行融合,让青少年加入到花城广州新活力的活动当中。

剪纸

广州剪纸,兴盛于明清,转型新发展于现代,是用剪刀或刻刀在纸上剪刻图案,用于广府民俗作生活装饰和活动用品的一种民间艺术。据古今文献记载,广州剪纸流传至今已有500多年的历史,分布在广州市的海珠区、番禺区和从化区,现已发展成为我国宝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和岭南艺术瑰宝。

广州剪纸作为广府文化的载体,从古至今出现在海珠区的金花诞、乞巧节、中秋节和番禺区的上元节、中元节、乞巧节、紫泥春色及从化区的上元节等各种民俗节日和民间信仰活动中,记录了广州各个时期社会生活的发展变化,而不断传承和流传,成为了一种具有广府特色的优秀文化艺术。广州剪纸第四代传人、广东省工艺美术大师、中华传统工艺大师韩艳就是广州剪纸艺术家中杰出的代表。

 

竹木盛器/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广式竹木饮食盛器制作技艺是指由于盛装或装饰菜品的需要,以竹木为主要原材料制作各种器皿和用具的传统手工技艺。明清以来,粤菜、粤点逐渐形成成熟的体系,厨师们为增进食客食欲、促进菜肴销售,在饮食盛器的配套上倾注心力。饮食盛器制作技艺用料讲究、造型多样、设计美观、雕刻精细,成为广府饮食文化重要的组成部分。 

新型木制蒸笼(方形蒸笼、六角形蒸笼、圆形、椭圆形)都是壹榉的专利产品,不仅继承了传统蒸笼的优点,还避免了传统竹编圆蒸笼的缺陷。传承了传统蒸笼的作用,又创新了传统蒸笼的工艺及使用寿命。壹榉蒸笼在传承中创新,在创新中成长。现有传承人程佑聪。

 

百年名镇耀岭南之光

多彩非遗秀广府之色

沙湾时光享广州美好

 

沙湾非遗/12项非遗代表性项目

沙湾是一个有着800多年历史的岭南古镇,在多年的历史发展中,沙湾形成并保留了以传统历史文化和民间文化为主体的岭南文化,是以珠江三角洲为核心的广府文化的杰出代表,是目前广州市唯一的国家级历史文化名镇,先后获得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中国龙狮之乡等称号

沙湾历史文化遗产资源丰富,目前,全街共有非遗代表性项目12项,包括国家级非遗项目1项:狮舞(广东醒狮),省级非遗项目5项:广东音乐(沙湾何氏广东音乐)、沙湾飘色、广州砖雕、沙湾水牛奶传统小食制作技艺、番禺水色,市级非遗项目2项:沙湾鲁班信俗、广式土鲮鱼烹饪技艺,区级非遗项目4项:地水南音(平腔南音)、蜜醋黑豆制作技艺、番禺广式腊味制作技艺、沙湾何氏姑嫂坟崇拜;拥有非遗代表性传承人25名,其中省级4名,市级7名,区级14名。《雨打芭蕉》、《赛龙夺锦》、《饿马摇铃》等著名乐曲在沙湾奏响;沙湾飘色《赛龙夺锦》、砖雕《六国大封相》均获中国民间艺术最高奖“山花奖”;北帝诞、鲁班诞、鳌鱼舞、舞龙舞狮、扒龙舟、粤剧、兰花等传统文化活跃在民间;沙湾姜埋奶、狗仔粥、爬金山、鱼皮角等特色饮食文化也极具吸引力。

 

传承文化,守护美好 

2023年5月19-21日

“非遗专区”与非遗传人与您

相约广州国际旅游展览会

中国进出口产品交易会C区

14.2馆 D001

 

2023广州国际旅游展专业观众预登记
目前正在火热进行中,
成功预登记的观众,
还可参与幸运大抽奖活动!

快来识别二维码预登记吧!

 

广州国际旅游展约定您!
更多展会精彩内容,
即将不断剧透,敬请留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