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坛回顾 | 重构研学游产业“新核心”,共启游学新篇章
2025-06-04
研学游产业蓬勃发展,跟随这炙手可热的新产业涌入的不仅是越来越丰富的产品,更多的是因互动共创所带来纷乱、同质化严重等一系列的问题。
第33届广州国际旅游展览会(GITF)上,以“共启游学新篇章”为主题的第二届研学游学主题论坛,从“游学”这一细分赛道切入,以全球化的视野、以开放的胸襟、以未来的畅想,邀约业内嘉宾突破边界,在推动全球文化交流的宏愿下,解构、重构并建构研学游产业“新核心”。
研学游是极具未来感的产业,这不仅是因为研学游的核心主体是年轻一代,他们身上肩负着创造全球美好未来的责任,更是因为研学游可以打破地理空间限制,让人类“未来的希望”在读万卷书之余行万里路,持开放性的思辨力,论坛任重道远。
01
解 / 构
将复杂问题分解,深入本质
2013 年《国民旅游休闲纲要(2013-2020 年)》提出要“逐步推行中小学生研学旅行”的设想,研学旅行正式被写入国家政策当中。
2016年底,教育部、发改委、公安部、旅游局、文化部、团中央等11个国家部委联合下发《关于推进中小学生研学旅行的意见》,明确强调:研学旅行是教育部门和学校有计划地组织安排,通过集体旅行、集中食宿方式开展的研究性学习和旅行体验相结合的校外教育活动。《意见》规定:各中小学要把研学旅行纳入学校教育教学计划,要精心设计研学旅行活动课程,根据教育教学计划灵活安排研学旅行时间。
2024年11月,文旅部发布《关于促进旅行社研学旅游业务健康发展的通知》,聚焦促进研学旅游业态发展、规范旅行社与消费者签约履约行为、强化研学旅游安全管理和风险防范、加强研学旅游市场监管等4个方面提出9条措施;并解释了该《通知》出台的背景:研学旅游是近年来快速发展的教育与旅游相融合的新业态,在快速发展、发挥积极作用的同时,目前研学旅游市场也出现了一些不容忽视的乱象,部分研学旅游产品广告宣传不实,内容质量不高,产品价格与所提供的服务之间不相匹配,还有个别产品存在安全方面的风险隐患。
众所周知,研学旅行是“教育+旅游”的创新性的育人途径,在推进学生核心素养提升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GITF2025设置了研学游学的主题论坛,用顶层思维解构趋势、用实战案例重塑逻辑、用全球视野开拓市场……在本次论坛上,各深耕研学主题目的地的嘉宾加深交流与了解,共同寻找打开游学新篇章的密码。
广州市研学实践协会智库专家巫晓霞博士在《破局同质化:研学旅行课程化如何重塑旅游竞争力》演讲中指出,破解同质化需深挖客群需求,通过风景背后的教育内涵、资源价值和人文故事为游客赋能,提升旅游的研究性和价值。她提出"旅游课程化"理念,强调应注重趣味性、实践性和多样性,避免将旅游变成枯燥的"课室化"教学。
02
重 / 构
从密码中提高扩展性
研学游的发展早已开局,并进入了火速发展的时代。据中研普华产业研究院的《2025-2030年研学旅行产业深度调研及未来发展现状趋势预测报告》分析,近年来中国研学旅行市场规模呈现出快速增长的趋势。2023年中国研学游行业市场规模已达1469亿元,同比增长61.6%。2024年,市场规模进一步扩大至1791亿元,同比增长21.9%。预计2025年,市场规模将继续保持增长,增长率将保持在15%以上。从长远来看,2026年全国研学旅游市场规模有望达到2422亿元,到2028年,中国研学游行业市场规模有望突破3000亿元。这一系列数据充分表明,研学旅行市场具有巨大的发展潜力和广阔的市场空间。
研学游的本质是边游边学,游的是风景,学的核心实际上是文化。在全球交流进一步加速的背景下,研学游也在全球视野下不断加深文化认同,并由此实现对人、对研学游行业的高度赋能。在全球视野下,研学游的内容正在变得更加深入而广泛。对于正在重构研学游内容和产品体验的“操盘手”们来说,这也是业界需要以更高维度去思考研学游发展的深刻感悟。
论坛上,港澳青少年内地游学联盟代表于立介绍了港澳青少年内地游学联盟成立以来的十年历程以及在促进港澳青少年与内地交流方面所做的探索。“如何将资源转化成机遇合作?我们联盟有几个特别核心的活动。”于立介绍道,第一个就是每年举办的港澳青少年内地游学联盟大会,大会上充分展示轮值主席当地游学的特色和打造主题鲜明的游学交流活动,而每年举办的“资源对接会”也在促进联盟内部合作起到非常大的作用。目前该联盟发布的游学线路已经超过百条,这百条游学线路基本上都是通过31个成员单位对当地旅行研学机构、研学基地进行征集后,由联盟通过当年的主题进行筛选和发布。“我们希望能打造一个‘全球青少年研学资源整合标杆’,以推动中华文化全球传播。”于立表示。
全球视野下,文化是无界的,音乐也是无界的。论坛上随后登场的波兰旅游局北京办事处代表邢玳琪以《研学旅游中的IP打造,波兰以肖邦音乐之旅撬动中国文旅市场》为主题,分享了波兰音乐研学之旅的打造之路。“波兰利用200年时间打造了‘肖邦’这样一个音乐品牌,而在肖邦IP的打造过程中,我们提炼了这样一个主题——弹不尽的家国情怀。”
邢玳琪介绍:肖邦一生非常爱国,他创作了很多思念祖国的歌曲和乐曲,所以肖邦用他的音乐和整个人生轨迹反映了他对祖国的热爱,也就是“弹不尽的家国情怀”。在全球知名的肖邦IP下,波兰以“追随肖邦的足迹”设计出一条丰富的肖邦音乐研学之旅的线路,受到了青少年和不少中老年客群的青睐。“实际上波兰这个国家不只有肖邦,也不只有历史,波兰的自然资源也是非常丰富的。”邢玳琪表示,波兰的东部有“千湖之湖”的马祖里湖区,非常适合开展帆船、游艇、皮划艇等各种水上运动的培训和研学课程;而在波兰的山区,特别是南部和西南部,温泉资源非常丰富,很适合中老年客人来体验。
在圆桌论坛环节,“以文化认同赋能港澳青少年成长”的深度对话,也聚焦港澳青少年的内地研学话题。嘉宾们认为,粤港澳大湾区三地的文化有“同”和“不同”,正是这一特色,为湾区文化交流奠定了基础。
广东省旅行社行业协会执行会长、广州研学实践协会的副会长李协居认为,粤港澳大湾区很特别,三地是岭南文化的发源地、东西文化的融合地、“一国两制”的实践地,国际化程度很高,同宗同族,都讲广东话。研学作为国情教育的有效有益方式,催生了丰富的、有意义的研学产品,在广东,设计了10个主题的文化遗产游产品,40条精品,70条红色旅游产品;广州研学协会在广州建立了160多个研学基地,对所有的研学线路都覆盖,所以资源相当丰富;另外,澳门有8万学生,香港有60万学生,广州有200万学生,广东省有1900多万学生,全国有3亿多学生,客源相当丰富。
李会长还讲述起最近碰到一个有意思的问题,“国际旅游学院的老师向我提出了一个问题,‘香港旅游学院的学生毕业后要干什么好,现在的职业不外乎干酒店’?我告诉他,还有一个很好的职业,就是研学导师,市场很大”。
李会长建议,湾区研学市场很大、资源很多,但推动港澳青少年到内地研学游的发展,三地之间的教育部门和学校应加强联系,还应成立相关的机构,出台一些相关的标准,特别是安全保障措施,包括保险各方面的内容。李会长还介绍:广州研学协会率先在国内出台了地方标准的承办机构服务标准地标,这个标准在全广东省推广,受到好评。
香港中文大学校友校长会主席李静雯认为,从“游”而“学”要丰富研学的内涵,比如多一些文化体验活动,让学生感受中华文化,增加情感共鸣;其建议增加互动机制,以精准化的课程将研学游产品主题化、系统化。
“去年约有3000名澳门学生来到广东做研学。”澳门旅行社协会副秘书长刘晓峰用数据说话,证明了澳门青少年到内地的研学需求,他认为安全保障也是至关重要的。
粤港澳大湾区研学旅行研究院执行总干事卓友森分析了研学游在文化交流等方面的一些不足之处:“我们要慢慢来,不要太过着急。目前很多研学游产品没有让青少年去深刻体验立。”他认为,应该先从爱香港开始,先讲好香港的故事,才会去讲好湾区故事,才会去讲好中国故事;要先让香港的青少年了解历史,在内地亲身体验之后才会有更多的体验和感悟。
03
建 / 构
符合规律、遵循特征,赋能新篇章
论坛中,“全球视野下的研学资源联动:创新合作与可持续发展”的圆桌论坛引领着与会嘉宾和听众,对研学游的未来有更深入地思考。
研学游的未来在哪里?在广州市研学实践协会秘书长曾健允的主持下,波兰旅游局北京办事处代表邢玳琪、石探记创始人、中科院动物研究所生物学家陈睿博士、中国旅行社有限总公司总经理张岩、广东青之旅国际旅行社有限公司斯里兰卡专线负责人刘健以及天涯教育集团天涯国旅许凤英在这场圆桌论坛中围绕主题,发表了各自的看法。
天涯教育集团天涯国旅许凤英表示,我们这个时代是核心素养的时代,跨文化交流能力、素质素养、全球视野以及可持续发展的意识就显得特别重要:“一个人如果对自身的文化了解不够的话,他是很难有跨文化交流能力。”许凤英借此次论坛的机会,呼吁教育行政部门应该把研学课程真正纳入课表中,比如规定小学阶段、初中阶段、高中阶段,必须到哪些重要的古迹或者承载着民族文化辉煌与沧桑历史的点去实地学习,让孩子们都真正触摸到祖国深层的文化。“‘天有界,心无涯’,我们希望通过研学点燃孩子研究考古、研究历史、研究科创的热情,让他们发现自己的无限可能。”
中国旅行社有限总公司总经理张岩表示,现在做研学是站在旅行社的角度去看研学,而研学分成三个类别——基地、课程,服务保障,要跟大量的营地、基地,进行合作以及共同的市场开发,把营地的营销和整个的客源市场,把目的地和客源真正地结合起来,这是旅行社可以做的事情。
中科院动物研究所生物学家陈睿博士介绍了正在做的有趣业态:“在这个业态里面,我们研发了从幼儿园大班开始一系列的科学课程,在全球设立了科考站和营地,出了大量的书籍。我们只有一个目的——把我们的孩子培养起来。”
在波兰旅游局北京办事处代表邢玳琪看来,全球化联动的资源十分重要,她举例了与陈睿博士共同研发了一条波兰琥珀生态研学的新产品,这在整个欧洲来说也是极少数的一个生态研学产品,已成为资源联动的一个非常成功的案例。不过,她也坦言,目前在研学推广中遇到最大的瓶颈是“怎么样找到合适的渠道”。在推广波兰研学游的过程中,波兰旅游局进行了诸多尝试,也十分愿意助力旅行社来更好地推广、宣传游学、研学的IP和平台。
对于广东青之旅国际旅行社斯里兰卡专线负责人刘健来说,旅游资源联动合作的话题也让他产生了共鸣:“我们要站在更高的角度,不仅仅是专注于某一点,让研学游的视野能够更开阔一些,还要把文化、体育、公益以及商务这些角度融合在一起。”
与会嘉宾都有共识,除了教育价值以外,研学游也有情感的价值,除了学到东西以外,更多的应是感受当地的历史、人文和情感的价值,即业界应对研学旅行中文化、旅游、教育等领域之间的深度关联、研学旅行的深度融合及对研学旅行延申的产业价值给予关切和关注。
在论坛的尾声,业内人士呼吁,研学是一个跨界的活动,是一种产、学、研全链的课题,希望业界尽可能联动、创新,并连接更多资源,为研学游产业创造更多可能性,让受众在研学中获得优质体验,也是在文化交流宏愿下,研学游可持续发展的“新核心”。